2011年行腳

2011年很奇妙的是我拜訪了五個國家的首都:保加利亞的索菲亞、斯洛伐克的布拉提斯拉瓦、匈牙利的布達佩斯、波蘭華沙以及德國柏林。其中除了布拉提斯拉瓦和柏林是老朋友之外,其餘都是初次造訪,而且每個城市都反映了不同國家的情趣。除了首都之外,一些其他的大小城鎮也有我旅行的足跡。春夏秋冬,不同的季節裡我拜訪了不同風格的城市,也給我了不同季節的感受。

春天──索菲亞,保加利亞

「雖然不是什麼大比賽,不過可以趁機看看這個國家也不錯。」路此老闆的一句話,促成了保加利亞的比賽之旅。比賽本身實在是很不重要,畢竟每一輪只刷了三組人馬,最後前三名還各有數組,完全是東歐大拜拜式的比賽;不過保加利亞這個國家確實令人印象深刻。

索菲亞的街道

一出機場,計程車運將蜂擁而上,唯恐騙不到外地人的錢;即使是公車站牌,也三不五時有人纏上來。幸好早有前輩提醒,我們還是很堅持的上了公車,不過同旅館隔壁房的韓國太太就沒這麼幸運了:但他們夫妻倆也只被騙了七歐,不是太過份。

東正教堂

我們下榻的旅館附近有一棟很像老西門町大樓的地標,大樓內還有一家當地最高級的中菜館,據說是專門負責保國中國大使館宴客的餐館;老闆還帶著一家老小來看我們比賽,頗是熱情,不過他大哥幾句話頓時讓我們在心中打了幾個大叉,雖然我不愛聊政治,但硬梆梆的獨裁思維實在難令從小在解嚴時代成長的我認同。

索菲亞最大的教堂,很像蛋糕XD

索菲亞在歐洲絕對是個很不進步的城市:空氣不好、公共交通工具老舊、馬路很破、交通很亂、而且只有一條地鐵。整個城市雖有華美的建築,卻呈現一種灰頭土臉的狼狽模樣。可是這裡的人民很親切熱情:在歐洲行走,頂著一張亞洲面孔很難不被路人行注目禮,許多地方的眼神給人一種不舒服的感覺,分不清是歧視還是看到鬼或外星人的驚懼;但在這裡我感覺到的比較多是好奇,畢竟這個國家並不算是觀光業特別發達,不要說亞洲人,連歐洲其他國家的人都不一定遇得到。在等公車的時候,有親切的老伯特別來問好,知道我們在音樂學院比賽,還仔細的詢問了細節並且為我們加油。在往機場的公車上,人潮洶湧寸步難移,沒辦法自己打票;車上不論男女老幼,就開始接力傳送我們的票到打票口,打完再如法炮製傳回我們的手裡。我也記得我去郵局買郵票,所有的職員都不會講英文,大家雞同鴨講了老半天互不理解,卻一直放鬆的大笑化解尷尬的場面。這是一個像我們家鄉臺灣一樣──溫暖的人情是最吸引人的地方。

蛋糕教堂正面

儘管比賽是被黑掉,觀眾的身體還是誠實的,得獎者音樂會的「永恆的愛」(Von ewiger Liebe,布拉姆斯的作品)一演完,熱情的觀眾讓我們鞠了四次躬,還有些熱情的朋友說「第一名的應該要是你們!」雖然長得超像老共的巫婆評審說「那個中國人唱得很好,但我不喜歡她」,但台下的朋友們好似不這麼覺得;而且結束後我們到旁邊的中餐館吃飯,也有觀眾和其他參賽者和我們打招呼致意,最妙的是店裡還放了力宏葛格的「唯一」XD我想,單純的想成Concert Tour而不是Competition的話,我們的藝術歌曲生涯是獲得了一次勝利。

索菲亞國家歌劇院

索菲亞,就是這樣一個純樸不完美,卻值得等待被琢磨的可愛城市。雖然音樂院裡有巫婆,但外頭的民眾是那麼的熱情;雖然這個國家不富裕,卻有那麼多好吃的東西──不管是傳統的、義式或中式的,沒有不好吃的。而這個國家也有許多被埋沒的好聲音,祝福這些沒有我們幸運的年輕人,能夠有機會走出保國大門,遇到更好的教練群,讓他們的好聲音同時也有更健康的技巧和更細膩的語言與音樂,可以在世界舞台上發揮!

索菲亞國家劇院

夏天──布達佩斯,匈牙利

布達佩斯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是個熟悉又陌生的名詞。馬札爾人來自亞洲,他們自豪於自己的名字寫法是先姓後名,在他們的日耳曼、斯拉夫與拉丁鄰居之間,他們有屬於自己的歷史文化傳統,卻又不顯得格格不入;畢竟在歷史上,這個城市有太多民族來來去去,於是整個城市也呈現一種混搭風──有匈牙利式的鮮豔色彩、也有德語區良好的都市規劃的工整風格;有華美的歌德式建築、有異域風情的猶太教堂、卻也有許多搶眼的現代風格建築,當然也很不幸的有共產黨時代留下來的醜醜的電視台或公寓。

布達佩斯國家歌劇院

聖史蒂芬教堂

前天(2012年1月3日)我第三度拜訪這個美麗的城市,但連同夏天的兩次,我每次去布達佩斯都是當日來回,停留時間很短;該看的都看到了,卻沒有深入考察與領略,但每次都會有一些新的發現與感受。第一次,由於人生地不熟,在停留時間裡我們只有辦法拜訪了佩斯城──這很顯然的是一個有歷史的大都會,而且不像歐洲許多觀光城市一樣,在觀光區內感受不到當地的生命力。我們很容易一個迷路,就走進了市集或住宅區;也看得到過大的城市規劃──他們經歷過太有野心卻很有遠見的政權,不像臺灣一些重劃區,路規劃得太小,以至於容納不下未來。同一條路上,有時候我們覺得好像在歐洲、或者像在天母的高級地段,但可能一下子,又走進一些老舊的故事裡。好像有數不清的有趣店家和美食,遊客不停的在歷史與現代中迷惘,卻又對此樂此不疲。

李斯特音樂院

匈牙利國會

布達佩斯段的多瑙河特別寬敞,站在鎖鏈橋上,一面是大型建築盤據的布達山頭,另外一面是佩斯都會區,有大鳴大放、哥德式風格的匈牙利國會,卻也有一些現代特色的五星級飯店。我很喜歡在橋上或者在布達山頭看著整個布達佩斯:我總覺得這個城市有特別多的故事和傳奇,但是藏匿在隱密的巷弄或者陳舊的房舍裡。或許,下次應該不要省車票和住宿費,找個有特色的小旅館住個幾天,尋覓美食和故事,泡個溫泉──或許,我能感受到更多更多的故事。

多瑙河

漁夫堡

秋天──下薩克森,德國

參加庫勞比賽絕對是2011年的高潮了。我們從三月所有的譜都拿到手後,就開始了超過半年的準備期──我知道半年不算很長,很多大比賽甚至需要兩三年的準備;但我跟我的Partner陳廷威小朋友(以後為了習慣與方便,會像我跟我的朋友們一樣直接簡稱「鳥弟」XD)都不是什麼好耐性的人,偏偏「庫勞」這個作曲家又特別容易令人失去耐性,整組比賽曲目完全是上天給我們的試驗來著。我沒辦法忘記不到一個禮拜的時間我要死命擠出米堯小奏鳴曲那堆噁心的音,也沒辦法忘記Muczynski的拍子怎麼數都不夠準、CPE巴哈直到去給古樂老師上課前都讓人完全不想把譜翻開,當然也沒辦法忘記冗長的庫勞奏鳴曲怎麼彈都聽起來不夠有趣。比賽前的那個月又特別像地獄,幾乎所有認識的老師們都願意幫我們上課,一天上個兩三堂不同老師的課變成了一種常態;月中我們兩個輪番病倒,病一好又繼續這樣「走闖」,直到出國的那天我反而鬆了口氣:因為比賽的那個禮拜,除了比賽,真的沒有別的事情要忙了。

Uelzen火車站,是Hundertwasser設計的

我們在德國的家

我還記得是一早七點還八點的飛機,整組還沒睡醒天也還沒亮就出門趕車了,我甚至恍神到忘了買車票。好不容易到了漢諾威機場、轉了兩趟火車到了Uelzen小鎮,來自倫敦的寄宿家庭媽媽開車來把我們載回鄉間的家。沒錯,我們到一個人口比八里或瑞芳還要少的「城市」比賽,但我們住的寄宿家庭,真的在一個「村」裡XD某天我騎著腳踏車往「村裡」探索,真的差不多就十戶人家,再往裡頭走就真的只有田野了!附近還有別條路是通往森林的。標準的鄉間!路上還每天有人騎馬回家呢。可是這個地方讓人非常的安心與放鬆,一來練琴沒人管,二來騎鐵馬到鎮上也不過十來分鐘的光景,非常方便;唯一不便的大概是天黑以前一定要回家,因為有天我們混得比較晚,騎車沿途幾乎沒有光,還要上坡下坡,還有幾次以為自己要跟人相撞了,非常危險。

通往鎮上的路

落葉繽紛的鐵馬道

通往村子裡的路

村裡的荒原

比賽本身倒也滿有趣的,抽籤當天我們倆一聽到抽到一號居然歡呼,而且除了比賽上台的時候,我們總是騎著腳踏車沿途跟同學或其他參賽者say hi,非常放鬆。管樂老師們也比較做自己,某匈牙利大牌神色恍然的拿數位相機拍頒獎,或者某德國女大牌拿著哀鳳指揮學生擺POSE拍照、或者在台下非常放鬆的大鼓掌還有發言內容,都著實讓人非常的喜歡;另外某英國大牌被說長得像恩不里居也是把我樂壞了,但她非常親切而且很喜歡我們的演出XD主審的親密愛人自我介紹也把我們嚇了一跳,想說德國的女同志也太掏心掏肺了吧!但主審的鼓勵倒是真的很感人,說我們兄弟倆應該繼續合作下去,因為除了默契之外,音樂上也聽得出來對彼此的個性有很深的了解,而且音樂上有很多的共識。雖然塔羅牌說我在重奏上會遇到可怕的Partner,不過會是女的;顯然我繼續打兄弟牌,重奏之路就不會走得太崎嶇(誤)

比賽會場--Theater an der Ilmenau

劇院後面通往市區的小路

賽程上也可以看得出來兩個人對曲目的喜好影響甚鉅:第一輪當然場地還不熟,可是庫勞變奏曲長笛很忙、米堯小奏鳴曲鋼琴超忙,於是我們兩個比較緊張,比較施放不開;而且每個評審都說我彈太小聲。不過,我當天就覺得,評審一定是看米堯誰鋼琴把長笛蓋掉就刷誰,因為後面我們聽到其他組都有種「怎麼有點來亂」的感覺,可是鋼琴都沒有把長笛蓋掉XD第二輪完全沒有庫勞,我們兩個無比一個放鬆,表現也明顯好,還被丹麥阿北誇獎「整個比賽所有組別聽下來最精彩的演出」,聽說他嚴格到我們在德國的英國媽媽都一直念「那個丹麥人超嚴厲的!」,所以聽到他這樣褒,實在是太有成就感!但決賽整個卡,雖然曲目抽完評審很顯然自己也不是很想聽庫勞(四個樂章只抽一個XD),但那天不知怎的,兩個人的狀態都不是很好XD所以我們本來以為大概solo那個要第一名了(因為我們後面那組duo還是很詭異),沒想到solo那個全敗!第三名從缺XD聽說那個韓國女生每天從早上八九點練到晚上八九點都沒休息,不像我們兩個放鬆到還利用空閒時間去觀光,比完賽還去買菜煮飯給寄宿家庭的爸爸媽媽吃(並且被吃光!),無比一個放鬆!所以說管樂真的不能一天吹太多,臨到比賽了真的是放鬆就好XD不然真的很虧耶。

我們在德國煮的午餐

我們跟其他參賽者的互動也很有趣。其實也還好啦!學校同學有兩組也去比,不過第一輪就掰掰。有一組是鳥弟同班的姊妹,去比了雙長笛組,其實我覺得還蠻有音樂的,孰料今年雙長笛組有好幾組都太驚人了啊!所以她們第一輪就掰了。今年雙長笛組有一組日本妹實在是太工整了:兩個人服裝統一、動作統一、音色統一,統一到我覺得她們到北韓發展都可以混得有聲有色,卻只有第二名。另外一組第二名是個俄國小哥和韓國大叔,俄國小哥還發生過我在他面前搶彩排時間搶贏他當場傻眼的小趣聞,另外那個韓國大叔我們後來發現居然跟鳥弟同年(1990生但看起來像1980生)也很驚悚;不過回到他們兩個的音樂,很顯然音色跟技巧兩人有顯著落差,在團結性上他們整組輸日本妹;可是韓國大叔雖然音色技巧較差,可是當伴奏完全襯托出俄國小帥哥,我覺得他們兩個的組合整個很綜藝,其實很有看頭。但匈牙利夫妻檔一出場就知道為什麼他們兩組只能居次了!靠那兩個人夫妻臉不說,開頭第一個音音色整齊到讓人以為是同一支長笛吹出來的,後來才猶如細胞分裂般變成「雙音」;而且整組略冗的現代作品被他們兩個吹得宛如金絲雀對話,這種組合第一名才是實至名歸啊!其他人也只能閃邊站了XD我們還有聽到得了女鋼琴家特別獎的那組芬蘭人,他們音樂會被指定演奏米堯。鋼琴的真的彈得不錯,會聽會跟,以後會是好伴奏;不過吹長笛的讓我覺得她完全是陶笛家吧!那個音色不是長笛啊!可是又有一種很微妙的空靈XD我是不懂管樂,但這兩個人的組合其實真的很奇妙。而且初賽完某天早餐我看到整版報紙專訪她們兩位,我還說「欸,這樣深入報導如果她們之後沒入圍不是全鎮都知道了嗎?很糗耶」,結果她們真的止步第二輪;而且決賽吹彈完,我們一下台她們殺來握手說「靠我們聽完你們就覺得應該回家了怎麼敢來這邊亂入啊XD」時,我們還很沒禮貌的在心中OS:「請問妳們揪竟是哪位?XD」我真的覺得自己是無理到有剩XD此外還有參加雙長笛加鋼琴的義大利人,我硬是要跟人家講義大利文也是很囧,不過不論是白皮土洋屌還是白皮土台客終究是一家親,我還是成功說服了他們幫我翻譜XD

呂內堡的一家藥房

呂內堡一隅

比賽應該聊夠了。其實在這個禮拜之間,我們還有利用閒暇時間,去呂內堡和漢堡觀光,雖然是一日遊只能走馬看花,不過還是很有意思。這兩個城市在漢薩同盟時期就已經很富裕強盛,直到現在還是感覺得到繁榮。呂內堡是小地方,但因為盛產鹽礦,在漢薩同盟尚未成形興盛前,就已經是個很富裕的城市了;整個城市北德色彩濃厚,但即便只是普通店家或藥房,都有非常華美的裝飾。漢堡則是大開大闔大城市,從火車進站前到進站後都有很濃厚的港都氣息;到了市中心,港邊的建築特別華麗闊氣,湖中的噴泉也讓人聯想到日內瓦,大型商場、整排的店家甚至很大的蘋果店都讓人感受到這個城市的富足。素聞漢堡美食如雲,但我們很臨時動議的拜訪,沒有做功課,走了許久路也不知道哪家店走進去是特別美味的,結果最後吃了回轉壽司,還鬧了點笑話──但我們錯不大啊,店員的訓練和語言能力真的很重要!

漢堡市中心

漢堡市政廳

Lessing頭上的鳥與藍天

美吧!

雖然我們在漢堡沒吃到好吃的,但在Uelzen鎮上倒是吃了兩家不錯的──一間在河邊,忘了名字,當天大家都在看足球,我們忙著吃XD我還點了一杯叫做”Hello Kitty”的特調飲料,點完店員整個偷笑得很明顯,那個妹大概不知道台帥娘正夯,Man貨在內心深處就夠了XD另外一家叫北京樓,卻是香港人開的,大廚也是香港請來的;雖然很令人費解為什麼在鄉下地方開這樣一家聽起來成本不少的餐廳,但是口味真的很棒!特別適合同樣是來自南方的我們。尤其吃了無數餐的麵包之後,覺得也有一點Hold不住了啊!熱熱的飯菜暖了遊子的心。

香港人開的北京樓

這杯就是Hello Kitty XD

除了城市,下薩克森的森林也出奇的美。秋天的森林有著迷幻的色彩,走進森林,彷彿也揭開了童話的世界──格林兄弟講的那些故事,有多少是在這些森林裡發生的呢?腦子醒著走進森林,眼前卻像是夢一樣;而夢,當然也有好有壞,因為夢是現實的延展;夢醒時分不是夢滅,而是新的夢的起點。芬多精是旅行的氣味,給了我們新的啟發。

森林

超像汽車廣告的

除了老師家人朋友的支持鼓勵之外,我真的要特別謝謝我們的寄宿家庭爸爸媽媽,他們無私的照顧讓我們像回家了一樣,每天都放鬆開心。英國媽媽很開朗可愛,在鎮上的好人緣從我們比賽時看著她從開車進會場就開始一路打招呼聊天就能窺見一斑;而她跟姊妹們鬥嘴鼓各擁著自家照顧的參賽者誰才是冠軍也是很逗,在得獎名單公布後,我跟鳥弟都深覺這兩年她在鎮上走路肯定有風。德國爸爸走靦腆悶騷路線,這個阿北跟我有很多一樣的興趣耶!他最愛研究地理知識,也是地圖發燒友,還熱愛集郵,這完全對我的味;某天吃飯時我們兩個聊開了以後,英國媽媽跟鳥弟在旁邊都傻眼了。不過阿北身為資深雙子男,興趣當然比想像中還廣泛,除了這些,他也很常在自家花園裡忙和,甚至參加了獅子會跟橋牌俱樂部。兩老一動一靜,一個愛旅行一個愛地圖,在戰後英國人對德國人偏見還很深的年代結為連理,經歷了東西德分裂的悲慘歷史,最後才落腳下薩克森鄉間。他們家大門也無私的為遊人開啟,除了比賽的外國男孩子(英國媽媽有說她只接待長笛鋼琴二重奏組的外國男生,因為他們家剛好有鋼琴而且女孩子太麻煩了她不想管女孩子XD),也常有世界各地的朋友在他們家借宿。比賽除了獎狀跟獎金,這段時間的遊歷還有跟他們的相識,真的讓我覺得這才是人生最大的收穫。

跟寄宿家庭的爸爸媽媽合照

冬天──華沙,波蘭

每年聖誕假期例行出遊,今年還是以探親之旅為主軸搭配周邊行程。所謂探親之旅,就是拜訪居住在不同城市的朋友們,不以城市觀光、而以放鬆聊天吃飯為重點,再搭配一些路程中會經過的城市或者近郊景點。因此,去過N次的捷克布爾諾(Brno)與柏林再度雙雙上榜,新進景點則為捷克Olomouc(擁有全世界最大的三位一體柱)、波蘭華沙與斯德丁。Brno據說素有「捷克曼徹斯特」之名,由此可知,這是個工業城;但除了工業城,這個摩拉維亞第區最大的城市倒也出產了一位偉大的音樂家──雅納捷克(Leos Janacek)。Olomouc倒是像絕大多數的捷克甚至是中歐小城市,市中心觀光區非常集中,規劃也不差,但就長那個樣子;你要說美是挺美,但特色有限,好大的三位一體柱其實連維也納也有,而且至少刷得白白淨淨的。捷克其實應該也沒真的這麼窮,但馬路坑坑巴巴、建築黑黑髒髒,這些都是老問題,以至於我一直以來都不特別愛捷克,更不愛布拉格;但因為地緣和人緣關係,我其實去捷克的頻繁度不亞於德國或布拉提斯拉瓦。對我來說,旅行很重要,但人更重要;所以我在捷克這兩個地方停留的時間雖然不長,但幾乎所有的時間都跟兄弟姊妹們混一起,非常放鬆自在,外面的景物也顯得十分不重要了。同樣的道理,柏林對我來說倒是很有吸引力:整個城市是很鮮活但又憂傷的,我老覺得柏林很年輕,上空卻籠罩著一層揮之不去的哀愁;但這個城市有太多有趣的博物館、商店和餐館,我看得到德國在徹底毀滅之後重生的生命力,所以我超愛柏林,而且這邊有不少朋友可以hang out;但來的次數也真的多,該逛該看的也沒少,要深入聊柏林?那是柏林站長群的業務,我就不在這裡贅言省得野人獻曝XD不過本站沒有波蘭站長,而且波蘭對我來說是新鮮菜色,所以我們今天聊波蘭。但我不聊波蘭歷史、波蘭音樂、波蘭的蕭邦甚至波蘭妹(前三者都可以估狗到很多資料,而波蘭妹?太正了,我愛波蘭,但柏林街上也有一些,歡迎大家拼經濟),我只聊我的一些所見所聞。

其實早在將近四年前,我就曾經「侵門踏戶」的拜訪過波蘭,但那基本上只能算是打卡型的拜訪:我從奧德河畔法蘭克福(Frankfurt an der Oder)過河來到了對岸的邊界小鎮Słubice;雖然這件事情本身聽起來很空虛,但對於我這個臺灣囝仔來說,河對岸是另外一個國家、走路過橋就出國了這種事情,精神意義上還是很新鮮的。第二次拜訪波蘭,也是這種打卡型的拜訪,但是是從薩克森邦的Görlitz過河。也因此對我來說,我其實沒有真的去過波蘭,畢竟每一次停留的時間有沒有十分鐘都是個問題了XD而華沙,在歐洲歷史上一直都是一個被關注的焦點,而且華沙出了一個蕭邦,儘管我一點都不喜歡蕭邦(我覺得蕭邦的音樂很美,也認為蕭邦在音樂史上是偉大的鋼琴家和作曲家,但娘砲外殼硬漢內心的我真的是消受不了蕭邦XD),但華沙對一個音樂家尤其是鋼琴家來說,這個城市就是一個咖!一個長這麼大一定要去過一次的地方。

捷波邊界的大雪

火車從Olomouc開走,經過摩拉維亞的邊陲地帶,甚至疑似經過核電廠,終於進入波蘭西里西亞地區;天從黑的變白的,窗外的大雪紛飛,我在車上睡睡醒醒一路折騰,總算是到華沙中央車站了。這個車站很特別,歐洲的地下火車站不算特別多,全部的月台都在地底的應該是數得出來,華沙中央車站卻就是這樣一個例子。而且,下車以後,怎麼有種好像回到臺北車站的感覺?

華沙中央火車站

好不容易買好隔天往柏林的火車票(排了老久隊,沒有半個人會講英文XD),也領了波蘭當地貨幣,正準備來找車搭去旅館了,這才發現:奇怪!「華車」附近還真像「北車」!對面有棟「新光三越」,後面有棟大商場,姑且稱之為「華沙京站」好了;兩側還分別有「市民大道高架橋」跟「總統府」!?──不過那不是總統府,那是華沙科學文化宮:史達林送給波蘭的禮物、國立莫斯科大學的雙胞胎,波蘭人不愛、但直到今天還是華沙最高樓的多功能大型建築。「華車」附近的景象,彷彿點燃了我的鄉愁,讓我在這個陌生的城市裡感覺到一種熟悉與親切;而且說實在的,雖然大家都說史達林蓋的這棟文化宮有多麼的醜,但晚上打了光以後真的是滿正點的,整個華車周邊的夜景真的有點像我小時候的台北:稍微暗些,但是有種「稀微的繁華」──簡稱「虛華」XD所以我對華沙的第一印象其實──還蠻好的。雖然我知道點怪怪的。

火車站前的「新光三越」

火車站旁邊的「市民大道」

華沙的「京站」

第一個晚上也不敢走遠,因為華沙就跟所有東歐國家一樣,夜間照明其實不是特別優,我也很怕迷路,所以我就繞著華車跟文化宮周遭隨意走走。華車京站有家書局,平時開到十點,聖誕新年假期前一個月開到十一點!不僅對本地人買禮物來說很方便,對我這個需要華沙地圖的觀光客來說也很方便──我忘了帶我的波蘭旅行書出門啦!而且書上的華沙地圖超級無敵簡陋,我需要一份更好的地圖。好不容易在華沙京站金石堂(猛取綽號)買了地圖,我就直接打道回旅館研究啦!而且旅館有免費wifi,讓人很難不宅一下;更宅的是我開始跟我那新手保險業務員兄弟用whatsapp跟line聊了起來XD想不到我居然能在華沙聽遠在臺北的 兄弟哭夭他女朋友如何如何,看來低科技山頂洞人如我,也快要不能沒有智慧型手機了。

ROCK!!!!其實華沙科學文化宮跟總統府的造型是滿像的啊XD

隔天早上,背著我的行囊邁向華沙舊城區!華沙跟索菲亞一樣,只有一條地鐵線,大部分時候還是要依賴電車或公車;早上的華沙街上起了濃霧,比起夜景的「虛華」,早上好像比較只有「虛」而沒有「華」,或許聖誕夜當天也有一點影響吧XD在臺灣聖誕節等於肥飽商家,但在歐洲完全反過來,一年中最冷清就是這幾天了。經過幾番跋涉,終於是來到了華沙舊城區──我本來以為華沙因著她悲慘的歷史,恐怕沒有什麼古蹟了;但我錯了!就算那是假古蹟也很厲害!華沙老城區讓我想到我自己第一次出國觀光的紐倫堡──當然,華沙跟紐倫堡一點都不像!可是都透露著一股中古世紀的氣質:有城牆有護城河、城內有著彎彎窄窄的石板路跟老店家;更貼心的是還有一些定點有免費wifi給大家使用!這對於愛打卡的死觀光客來說,豈不是太方便了嗎?(同學,難得出國觀光可以少聊一點wifi嗎?XD)

早晨的華沙,在我下榻的旅館附近

霧中的科學文化宮

華沙老城門

華沙老城區

另外我也有晃到一條很像名店街的大街,這條路上有華沙大學。整條路工工整整的,街上也滿乾淨的,沒有坑坑巴巴的馬路也沒有隨手丟棄的紙屑菸蒂,在迷濛霧中顯得特別有韻味。我也特別繞去看了一下華沙歌劇院,劇目不算多,但是有威爾第這種大戲;而整個建築也是非常澎湃,有個超大的廣場(其實是停車場),對面則是花旗銀行,好像被叫做「白宮」呢XD我覺得我完全是花心鬼,看到漢堡國家歌劇院嚷著我要在這邊上班,但看到華沙歌劇院也覺得在華沙上班也可以XD殊不知我也只是外貌協會,喜歡這兩座城市和歌劇院外觀的感覺而已。

華沙的大街

華沙的大街

華沙歌劇院

歌劇院側門為什麼有佛頭?!

去了華沙怎麼能不找蕭邦呢?聖誕假期當然蕭邦博物館沒開,不過在外面看一眼也是應該的。蕭邦博物館旁邊就是華沙蕭邦音樂大學,說實在如果不說它是音樂院,可能會被人家當政府部門忽略過。找完蕭邦,華沙的走馬看花行程也差不多了,於是我驅車回華車麥當勞等著搭往柏林的火車,結束了我的華沙之旅。

蕭邦博物館

蕭邦音樂大學

除了華沙,這次的旅行我也有到斯德丁(德文為Stettin,波蘭文為Szczecin)郊遊了一番;這個城市曾經是德國軍港,在戰敗後,東邊的哥尼斯堡被蘇軍占領並改名為「卡林格勒」(Kalingrad),但澤港(德文為Danzig,波蘭文為Gdansk)和斯德丁港則被波蘭占領,此一歷史狀況就是地理課本裡所提的「波蘭國土西移」──雖然課本上輕描淡寫的說波蘭雖然因此縮小了版圖,卻獲得了德國重工業區;但對戰後的德國、波蘭、立陶宛、烏克蘭以及白俄人來說,卻是家破人亡的慘烈歷史:譬如現在位於德波邊界的斯德丁市,原本是德國人的城市,甚至擁有波美爾大公的宮殿,卻因為此歷史狀況而必須大移民,變成純波蘭人的城市。而斯德丁在1970與1980年、以格但斯克(即原但澤市)為首的波蘭大罷工當中,也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市內甚至有犧牲者的紀念碑,可以看到許多未成年的青少年也因為當年共產黨的壓迫與血腥鎮壓而犧牲。

波美爾大公的皇宮--這根本是六福村的阿拉伯宮啊!XD

斯德丁的城市意象

波蘭,這個帶著血與淚的歷史的國家,現在卻以美女和美食聞名;但從華沙這個我的老巢臺北市的姊妹市感受到的熟悉感與鄉愁,卻也很難不讓我們從波蘭歷史上的諸多事件做思索。

波蘭大罷工犧牲者紀念碑

結語

春天的保加利亞,玫瑰般甜美熱情的國度,我感受到了有異於西歐的情趣,還有濃濃的人情味。

夏天的布達佩斯,多瑙河帶著上游德奧的壓抑一陸奔向黑海,到了中游的布達佩斯成了一股優雅卻不失放鬆做自己的姿態;漁夫堡上遊人如織,看著底下的佩斯城,彷彿還能聽見馬札爾人的鐵蹄聲。

秋天的下薩克森,格林兄弟的森林如夢似幻,呂內堡的典雅還有漢堡的貴氣,點綴著烏爾辛鎮上比賽的點點滴滴。

冬天的波蘭,蕭邦即使鋼琴練習曲都能冷冽的講著老波蘭的驕傲與後來的悲慘,但華沙卻帶著臺北式的虛華,堅強的擁抱未來。

期待來年的行腳!

發表留言